不少同学留言咨询作文部分的题型设计和答题规范,言回老师今天跳过阅读理解,先解析作文部分。阅读理解部分下一期再谈。先来看新大纲作文部分的要求:
好吧,同学们看过以后是不是也摸不着头脑?可能只有“阅读材料”、“300个单词”和“材料作文”等字眼成功的引起了你的注意。那么怎么来设计题目进行考查?考生又如何应对这一部分呢?我们分两步来解析:
一、官方样题和2016真题如何设计这一部分?
二、从这些设计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门道来?先来看样题:
样题中的写作部分可以粗分为两个小节,一节是题目要求(上图)。大纲的具体要求可以做这样的解读:给定一个话题(比如样题的MOOCS),然后做出字数要求(300字左右),最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行文做出要求,即“阅读材料”——总结材料观点——做出评论。言回老师提醒大家,这里的核心部分是评论。当然,这个评论就是围绕设定的话题,通过阅读材料后提炼观点,最后做出相应的评价。换句话说,新的作文你可以理解为“阅读+写作”。与以往旧题型相比,提出了对材料阅读和概括能力的要求。我们接着来看样题中的阅读材料(下图)。
(因篇幅,略去一部分原材料)
样题中创设的话题情景是“慕课”给师生带来的反应是不一样的,或者说他们所持观点形成 两派。题目要求你对双方观点进行概括,然后对这些看法做出评论。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:很多考生因为缺乏系统的训练或者审题不清,对“summary”的内涵吃不透,导致在实际作文中,大量的篇幅用来写summary(其实这也算不上summary了)。往往出现这样的通病:300字左右的作文,summary占到了一半甚至更多,最后的评论部分寥寥几笔,草草收尾。
虽然题目要求是300字左右,但言回老师根据阅卷经验,这一部分超过300字是不扣分,而且一张答题卡上正反两面有能写几个字呢?所以说300字只是个底线要求,你把答题卡写满一般也不超过400。摘要部分该占到多少呢?最后是70-100字内解决,言简意赅。
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像样题这样,举的都是正反两方,然后让你总结观点?要回答这个问题,比较靠谱的做法是研究一下2016年的作文考题。
题目要求就“通过冰桶挑战为渐冻症筹款”这个话题,字数要求“不少于300字”。题目中说,关于这一活动,取得了一定的成功,引发了一些批评。作文有两个要求:
1. 概括“冰桶挑战”这件事
2. 发表你的看法,尤其是就“该活动是否背离初衷”这个问题进行评价。
看完题目的要求,我们可以明确字数、摘要的对象和评论的着眼点。搞清楚这几个要求后,我们才能来阅读材料,不能急于一时,不要不看题目要求就匆匆阅读材料。
材料一主要信息包括:冰桶挑战的参与度、筹到的款项数额和ALS协会的正面评价。
材料二主要信息包括:冰桶挑战因为名人效应扩散,但在中美两地都招致非议(加州和河南省都正直缺水干旱之际),而且很多冰桶挑战变了味,出现了商业和娱乐化倾向。
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,个人认为,论文的基本结构至少包括几点:
1. 文章开头:导入情景,对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(比如:针对ALS的冰桶挑战流行开来,因为明星大带头参与,活动效应传播很快。但是同意招致批评,如在干旱时的加州和河南省,且很多后来的效仿者出现娱乐化的倾向),提出问题:该活动似乎已经背离原来的初衷。
2. 评论阶段:大问题即“活动背离初衷”,可以从3个方面评论:
(1)为什么会背离初衷?(直接原因是缺水地区开展类似不合时宜的活动)
(2)如何评价冰桶挑战后期失控后的娱乐化倾向?
(3)如何正确的开展类似的筹款活动?(如果你的作文能够到这一层次,算得上是圆满)
3. 结论。总结你上述观点。
通过上述解析,同学们应该对作文题目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。是不是每一年的题目的作文摘要材料都是“正反两方观点”呢?言回老师认为材料给定不是僵化的。不排除一篇材料,多个观点,让考生概括的情况。真是遇到这样的情况,考生只要审题仔细基本上都不会跑偏的。
比如,我给大家一个话题:关于贫富差距。另外给定一则材料,比如来自某报纸评论,上面可能列举了诸多因素,会要求考生对几个因素做出概括,并作出自己的评论。那么这样类型的材料就不是简单的正方反方的问题,贫富差距的扩大是不争的事实。遇到类似设计,考生不能只停留与对材料的概括和简单的评价,你的评价分布需要对各个因素有侧重,有补充,甚至你自己能够分析出更加深层次和根本性的原因,由此体现出你的思辨能力。因为,作文的终极评价标准,就是思辨能力。